村里|散文丨古村大皮口( 三 )


村里原有“三古”:古桥、古塔和祠堂 。 古桥20世纪七十年代毁于一场大水 , 已不可复寻;古塔是位于村西南之小溪旁的五层惜字塔 , 青砖砌成 , 上书“化境”二字 , 为烧残书、旧稿的地方 。 始建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 至今保存完好 。 一层东面镶有碑文 , 字迹清晰可辨:“……是塔之建本为吾村培筑催官……惟祈珍墨仁人爱书吉士 , 从此文章入化 , 经煅炼以生新……” , 告诫村民敬惜字纸 , 实则是崇尚知识和文化民风体现 , 村里自古对文化人崇敬有加 , 古塔前有嶙峋山石常被有志向学的孩童认为干娘 。 崇尚知识、敬贤重德的传统代代相传 。 早些年村里好多户人家过年时常常贴上“一等人忠臣孝子 , 两件事读书耕田”“忠厚传家久 , 诗书继世长”之类的春联 。 村里出过不少文化名人、社会贤达 , 原来挂在祠堂的历朝历代文化能人、孝老贤人和达官显贵的牌匾就有几百块 。 这祠堂就是村里的第三古 , 只是现在这座是改革开放后按原样重建的 。 原来村里有大小两座祠堂 , 其中的“五节堂”是典型的祠堂代表建筑 , 五间四进 , 堂屋整齐如一、威严气派 。 早几年发现了用于祠堂消防的巨大石水缸 。 石水缸为光绪元年间建造的 , 一侧刻有光绪一八七五年一月十二日建造字样 , 两边刻有的吉祥图案和花纹栩栩如生 , 长2米、宽1米、高约1米 , 可载水3000斤 , 是目前永州乃至湘南地区至今发现并保存最完好、清代最大的石水缸之一 , 由此可见祠堂当时的规模和排场 。
惜字塔并不令人震撼 。 古塔历经几百年的风侵雨蚀已是满目沧桑 , 塔身緾绕着枯藤残枝 , 字迹也明灭难以辨认 , 但蓝天白云下依然傲然挺立 , 雄姿犹存 , 默默激勉着后人 。 在塔边 , 抬头就能看见葱葱郁郁的柴君山 , 山峦间白云缭绕 , 山石间松柏挺拔 , 杂树竞秀 , 仔细分辨 , 有溪水潺潺流淌 , 隐约可见山潭飞瀑:山后还是连绵起伏的群山 , 山峦层叠 , 绿树苍翠 , 没有鬼斧神工的悬崖峭壁 , 没有峥嵘崔嵬的雄关隘口 , 原始而低调 , 真实而自然 , 犹如这里的山民 。 其实柴君山原名财君山 , 有着财富、龙子的美丽神话传说 , 可当地人更重视此山的打柴实用功能 , 务实地叫为柴君山 。
如果你第一次进村 , 进大门 , 出小门 , 走侧门 , 过后门 , 在院落中走过青石板或卵石铺就的曲幽的小径而不迷路 , 你一定品出迷宫般的古韵 。 斑驳的山墙之间光影明暗交织 , 有风凉凉吹过 , 远处鸟声如洗 , 恍惚间有历史的足音在耳边响起 , 有时光的回响围绕身旁 。
来源:红网
作者:杨云萍
编辑:江雪
【村里|散文丨古村大皮口】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