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环之可上,望甚远——汉唐以来黄土高原地区视原为山现象( 四 )


第三对于同一黄土原或河流阶地的边缘坡地不同时期存在一定的认知差异一般存在着由原到山的变化规律 。 对于同一黄土原或河流阶地的边缘坡地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认知差异譬如扶风、岐山两县对三畴原或积石原的南缘坡地就存在山与坡的不同认知 。

第四人们对原的认知一般是以府州县城所在地为参照由于府州县城大多位于较低的原面而人们的观察视角往往是从府州县城所在地出发这样与其城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原边坡地便多被认为是山 。 这与张伟然先生在研究唐人心目中的文化地域时所得“唐初对地域的认知方式是以关中为本位的”这一结论颇为相似政治中心对人们在地理认知方面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
譬如马嵬地区虽将同一黄土原的南缘坡地称为马嵬坡但仍不免受县城的影响 。 乾隆和民国两部县志记载并标注马嵬坡地区有一黄山前揭清人顾镛认为此地乃黄麓山似能说明这种以府州县城为本位的思维对人们在地理认知方面的重要影响 。 特定的观察视角无疑是造成视原为山现象产生和流行的重要原因 。
结语从表面上看来视原为山与人们对地形差异的感知和特定的观察视角有关 。 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虽然古人早在先秦时期便对黄土原和山的概念较为清楚但却对与原下面的低海拔地区存在较大落差的原的边缘地带的概念和性质的认知始终较为模糊这便导致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人们对这一地带的不同认知 。
当然视原为山现象的产生和流行也可能与山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或地位有关 。 自古以来像三山五岳这样的山往往是人们歌颂和崇拜的对象这可能也激发了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有意识地将原边坡地认知为山的行为 。
参考文献《史记》
《水经注》
《西京杂记》
《山西通志》
《三辅黄图》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