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唐代: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 崔九堂前几度闻 。
正是江南好风景 , 落花时节又逢君 。

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

文章插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 , 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 , 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
没有想到 , 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 , 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
注释
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 , 擅长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 , 李龟年流落江南 , 卖艺为生 。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 名叫李范 , 以好学爱才著称 , 雅善音律 。
寻常:经常 。
崔九:崔涤 , 在兄弟中排行第九 , 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 , 曾任殿中监 , 出入禁中 , 得玄宗宠幸 。崔姓 , 是当时一家大姓 , 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
落花时节:暮春 , 通常指阴历三月 。落花的寓意很多 , 人衰老飘零 , 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
君:指李龟年 。
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

文章插图
赏析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 。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 , 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 , 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 , 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 , 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 , 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 , 人生巨变 。语极平淡 , 内涵却无限丰满 。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 。杜甫初逢李龟年 , 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 , 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 。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 , 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延接 , 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 。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 , 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 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 。在杜甫心目中 , 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 , 紧紧联结在一起的 。几十年之后 , 他们又在江南重逢 。这时 , 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 , 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 , “疏布缠枯骨 , 奔走苦不暖” , 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 , “每逢良辰胜景 , 为人歌数阕 , 座中闻之 , 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 。这种会见 , 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原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 。
“岐王宅里寻常见 , 崔九堂前几度闻 。”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 , 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 。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 , 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 , 仿佛信口道出 , 但在当事者心目中 , 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 , 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 , 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 。当年诗人出入其间 , 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 , 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 , 多年过后回想起来 , 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 。这里所蕴含的天上人间之隔的感慨 , 读者是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的 。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 , 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 , 犹如要拉长回味的时间 。
梦一样的回忆 , 毕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 。“正是江南好风景 , 落花时节又逢君 。”风景秀丽的江南 , 在承平时代 , 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 。诗人真正置身其间 , 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 。“落花时节” , 如同是即景书事 , 又如同是别有寓托 , 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 。这四个字 , 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 , 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 , 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 。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 , 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 。江南好风景 , 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 。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 , 落花流水的风光 , 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 , 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 。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 , 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 , 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 , 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 。感慨是很深的 , 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 , 却黯然而收 , 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 , 痛定思痛的悲哀 。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 , 连一句也不愿多说 , 显得蕴藉之极 。清代沈德潜评此诗:“含意未申 , 有案未断 。”诗人这种“未申”之意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当事者李龟年 , 是不难领会的;对于后世善于知人论世的读者 , 也不难把握 。像《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所唱的“当时天上清歌 , 今日沿街鼓板” , “唱不尽兴亡梦幻 , 弹不尽悲伤感叹 , 凄凉满眼对江山”等等 , 尽管反复唱叹 , 意思并不比杜诗更多 , 倒很像是剧作家从杜甫的诗中抽绎出来的一样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