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莆田再造“莆田鞋”:能否甩掉山寨标签?( 四 )


文章图片

大灯牌搭配微信二维码 , 是安福城的特色;摄影/辛晓彤
今年2月28日 , “莆田鞋”集体商标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成功 , 再次表明了政府严厉打击“阿冒”的态度 。
从《莆田鞋集体商标使用管理办法》来看 , 申请授权使用集体商标的最重要的一条 ,, 就是品牌不能做仿冒生意 。 “莆田鞋”集体商标品牌运营负责人林勇告诉《财经》采访人员:“对外界来说 , ‘质量’是莆田鞋产品最基础的要求 , 也是最基本的底线 。 ”
一系列内因与外因的结合压缩了“阿冒”的生存空间 , 很多人“逃离”了莆田 , 去到人力、土地成本更低 , 且监管没有那么严格的地区 。 至于留下的人 , 制假代价太大 , 大部分都在谋求转型 。
此时再看晋江 , 熬过了库存危机的运动品牌迎来了高速发展期 , 安踏、特步已经开启了国际品牌的收购道路 , 2021年安踏集团的市值甚至高过了莆田市的GDP 。 晋江中小品牌也乘着发展的东风 , 探索着属于自己的原创发展之路 。
自主品牌“原创”之路坎坷
《财经》采访人员在探访下发现 , 莆田的鞋企 , 尤其是安福城内的商家 , 都怀揣着一个“品牌梦” , “能做品牌谁想做假鞋呢?”
但是 , 做品牌对中小企业来说绝非易事 。 莆田几位采访对象不约而同地认为 , 前期几千万的投入是最基本的 , 这还是在自家有工厂的情况下 。
沃特(VOIT)是第一批加入莆田鞋集体商标的企业 , 可能也是莆田运动品牌中知名度最高的企业 , 1999年依靠做篮球鞋起家 , 曾经登陆CBA、NBA的场边广告 , 签约王治郅 , 在篮球爱好者中积累了知名度 。
创始人蔡金辉已过花甲之年 , 他见证了莆田市制鞋产业的发展兴衰 , 深知自主品牌前期投入之大、发展之艰难 。 “(21世纪初那几年)我们每年在推广方面至少投资五六千万 , 产品研发也要一两千万 。 ”蔡金辉说 。
与沃特同时期发展起来的晋江品牌 , 早年也非常艰难 。
很多人在解读莆田和晋江的历史分野时 , 都会提到90年代中期的亚洲金融危机:代工厂订单急剧缩减、利润降低 , 倒逼两个城市产业转型 。 晋江选择了自主品牌之路 , 莆田则选了更为“躺平”的仿冒之路 。 事实上 , 晋江当年面临的境遇与莆田不尽相同 。
蔡金辉表示 , 相比于莆田 , 晋江不太容易接到优质订单 , 这些几乎都被莆田垄断 , 晋江代工厂的利润空间远不及莆田 。
陈英洪提到 , 晋江当年不但在制鞋工艺上落后于莆田 , 也缺乏设计和管理人才 。 “于是他们来莆田到处挖人 , ”陈英洪说道 , “很多设计、管理人员被挖走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