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对话梵木文创创始人余炳:荒废的工厂与“突围”的文创园区( 三 )


事实上 , 文创园区中众多初创公司机构的创始人或运营者大多出身于艺术设计领域 , 包括设计师、音乐人、导演、建筑师等 , 有不少比例是初次创业者 , 缺乏在市场中“厮杀”的经验 。
“园区入驻的大多是小微企业或工作室 , 有成长潜力 , 业务能力强 , 但市场拓展能力比较弱 。 园区必须提升运营服务能力 , 聚焦文创产业的孵化及引导服务 , 增强入驻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 ”余炳向采访人员表示 。
“我本身是设计出身 , 我了解这个圈子里人的诉求以及他们身上带有的那种理想主义 。 我知道如何为他们营造一个适宜创新创造、拓展业务的环境氛围 。 同时 , 我们也善于帮他们找准市场定位与特色业态 。 ”余炳表示 , “我们与园区企业不是纯粹的管理和入驻关系 , 首先是一种共生关系 。 ”
设计|对话梵木文创创始人余炳:荒废的工厂与“突围”的文创园区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梵木Flying国际文创公园”微信公众号
采访人员观察到 , 梵木文创园区入驻的企业都有很强的业务关联性 , 像是电音俱乐部、艺人孵化机构、音乐版权公司、独立音乐厂牌 , 在实现“物理聚集”的同时 , “化学聚集”效应也不断增强 。 余炳坦言 , “我们希望增强平台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粘性 , 而不只是做个房东或物管 。 作为平台方 , 我们更像是产业发展的导师 , 深度参与引导园区企业的发展 。 ”
例如 , 2018年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期间 , 梵木创艺区主办“无定义音乐节” , 邀请到众多艺术家、音乐家 , 撬动资源跨界合作 。 “当时园区有近20家企业、工作室参与其中 , 为音乐节提供了全套视觉设计等服务 。 ”余炳表示 , “通过举办类似活动 , 文创园区成功链接政府、市场和入驻企业 , 不仅为园区企业带来极高的流量 , 创造出不菲的经济效益 , 还开拓出跨界合作的可能性 。 ”
除了孵化出四川音乐周、西部数字动漫节、iF成都国际创意设计会议等众多本土文创IP , 梵木还主动引进顶级IP , 与TEDxChengdu成为长期战略伙伴 , 为园区企业引入“新鲜血液” 。 “未来 , 我们将持续引入年轻人喜欢的国内外优秀IP项目、潮牌和活动品牌 。 ”余炳透露 。
“扎根当地社区 , 才能获得内生动力”
文创园区 , 自诞生之日起 , 无时无刻都面临着商业与艺术的纠葛 , 在资本逻辑与文化逻辑之间仿若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
某种程度上 , 文创园区遭遇的发展之困源于——无法理顺资本逻辑与文化逻辑的关系 。 很多地方发展文创园区时 , 仅聚焦于“给地”“给政策”“拉投资” , 却忽略了文创产业“细胞生长”的过程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