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对话梵木文创创始人余炳:荒废的工厂与“突围”的文创园区

每经采访人员:谢陶 每经编辑:唐元
窗外是一片废弃的工厂区和遍地的绿茵 , 肆意生长的野花点缀其间 , 透露出一股旺盛的生命力 。 在成都武侯区太平寺西路漫长的林荫路尽头 , 梵木Flying国际文创公园映入眼帘 。
这座文创园区的前身是成立于1966年的成都滑翔机制造厂 , 在经历过上世纪的辉煌之后 , 逐步引退成了成都这座城市一处“隐秘的角落” 。
近年来 , 随着梵木Flying的落成 , 潮牌店、俱乐部、音乐厂牌等相继入驻 , 在文创的助力之下 , 这座荒废已久的滑翔机制造工厂又重新“滑翔”回了大众视线 。
在日新月异的产业浪潮中 , 以梵木Flying为代表的成都文创园区如何实现“突围”?在新兴科技及娱乐方式的冲击之下 , 文创园区如何寻得内生动力?5月底 ,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走进了梵木Flying园区 , 与梵木文创创始人、四川正火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余炳进行了一场深入对话 。
“文创园区不应追求大而全 , 应聚焦主导产业”
1995年 , 还在重庆上学的时候 , 余炳便开始了创业 , 早早就挖到了“第一桶金” 。 1997年底 , 他只身前往成都 , 开始在创意设计领域摸爬滚打 。
2001年 , 余炳创立了“成都市丙火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 2007年 , 他又推出自主设计生产的原创艺术家居品牌——梵木 , 后来陆续完成了包括青城山六善酒店、丽江净居闲堂在内多个项目的包装打造 。
作为众多品牌幕后“推手”的余炳 , 并不满足于此 。 “创业初期 , 我做了大量设计相关的项目 , 从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到产品设计 , 我感觉一直在为别人‘做嫁衣’ 。 我一直想要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创园区 。 ”余炳说 。
作为一名“文艺青年” , 余炳一直想着介入公共文化空间 。 2009年的时候 , 他甚至还自掏腰包创办了一本与创意设计有关的杂志 。
在谈及打造文创园区的初心时 , 余炳告诉采访人员 , “创意设计这个圈子太需要一个强大的交流媒介了 。 当时 , 我并没有思考太多的商业逻辑 , 就摸索着做一个有趣的、自由的 , 各行各业都可以来碰撞交流、创造作品的载体 。 我们打造了许多艺术家的工作室 , 孵化出很多非营利性的音乐项目、艺术项目 。 ”
对余炳而言 , 文创园区就如同是一种自我表达的延伸 。 “应该说那几年是一段非常理想化的时期 , 我用设计公司挣的钱去‘反哺’一系列天马行空的想法 。 ”余炳说 。
2010年左右 , 余炳开始全身心扑在文创园区的打造 。 随后 , 由无缝钢管厂改造而成的梵木创艺区以及由滑翔机制造厂“脱胎”而来的梵木Flying国际文创公园相继诞生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